少年读史记·辩士纵横天下全本资源 苏秦孙膑完整未删减版

张嘉骅·霸道天下小说

少年读史记·辩士纵横天下全本资源 苏秦孙膑完整未删减版

“纵横”一词原本表示方位,南北叫作纵,东西叫作横。到了战国时期,这个词被赋予了政治内涵。“合纵”指的是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齐、楚等南北向各国联合抵抗秦国;“连横”指的是以秦国为主的东西向结盟,联合此国,攻打彼国,然后共享其利。

苏秦主张合纵,张仪主张连横,他们的事业都相当成功。只不过在游说各诸侯时,他们多用“诈伪”之词,往往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。关于这两位“成功人士”,司马迁只欣赏他们在困境中奋发的精神,并不认同他们的权谋之术,甚至批评他们是“真倾危之士哉”。

《史记》记载苏秦和张仪师出同门,说他们一起跟鬼谷先生学习。鬼谷先生虽然被后人尊为“纵横家之祖”,但事实上,他可能只是个虚构的人物。而根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战国纵横家书》记载,张仪比苏秦早出道二十多年,跟苏秦也不是同学。

《史记》又记载子贡出使齐、吴、越、晋等国,凭着嘴上功夫造成天下局势变化之事。后人据此认为子贡才是真正的“纵横家之祖”。事实上,子贡的这段事迹是当时的纵横家所假托,绝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。

《史记》在这些地方出现的讹误,似乎影响了它被称作“良史”的声誉。但是我们若能体会太史公著史的动机,对这些“讹误”应该会有不同的看法——比起“历史真相”的发掘,太史公更在意的是典型人物所能塑造的意义。这样的用心,在《史记》“列传”的首篇《伯夷列传》里已表露无遗。

《伯夷列传》记载伯夷、叔齐这两位贤能的商朝遗民,因“不食周粟”而饿死在首阳山。由于《史记》中关于二人的事迹记载得太少,不足以成篇,所以没有收录在本书中。自古以来,很多学者都对伯夷、叔齐两人事迹的真实性抱持高度的怀疑。然而若想探求太史公在《史记》中所秉持的人物观,就不能不提这篇。

伯夷、叔齐两人称得上是“善人”,但饿死荒山;盗跖是大盗,杀人无数,却活得长寿。太史公心怀不平,以此质问:“倘所谓无道,是邪非邪?”

太史公以孔子的话来寻求解惑之道——“道不同不相为谋,亦各从其志也”。即志向若与人不同,无法共事,就只能坚持自己的理想;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”,即当世界变得混浊,品行高尚之人的节操才会被彰显出来。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把富贵看得那么轻,而世俗之人把富贵看得很重的缘故吗?

从这里,我们看到了太史公重视的是人在乱世中的表现。

“乱世浮生”是指人在乱世中,生命都会变得轻贱起来。而太史公透过自己的著作标举的恰恰是“乱世不浮生”。

“乱世不浮生”并非意味着贪爱生命,而是说生命倘若终有结束的一天,那要死得其所,死得有价值。诚如太史公在《报任少卿书》中所道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

64人赞

分享

复制链接
点击复制

小说推荐

热门小说